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是一种先进的技术,它利用现代化的仪器和设备对天气进行实时监测。这些系统包括各种自动气象站、雷达和卫星等设备,可以提供全面、准确的气象数据。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提高气象预报的精度和及时性,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天气条件。与传统的气象观测方法相比,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和更广泛的覆盖范围,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气象监测和分析。
一、系统启动前准备
环境检查
确认安装位置符合规范:开阔、无障碍物干扰(如建筑物、树木)、远离热源和污染源。
检查立杆是否牢固,无倾斜或松动。
确保所有传感器安装正确、方向准确(如风向标指北、日照计朝南)。
设备外观检查
检查太阳能板表面是否清洁,无遮挡。
检查传感器(风杯、风向标、雨量计漏斗、温湿度百叶箱等)是否清洁、无破损、无结冰或堵塞。
检查防护机箱密封是否良好,防水圈无老化。
供电系统检查
检查蓄电池电压是否在正常范围(通常12V系统为12.6V左右,24V系统为25.2V左右)。
检查太阳能充电状态(如有指示灯或电压表)。
确保电源开关处于“关”状态。
二、系统上电启动
连接电源
确认所有接线正确无误(电源、传感器、通信线)。
打开蓄电池开关或连接外部电源。
启动数据采集器
数据采集器通常为自动上电启动。
观察采集器上的电源指示灯、运行指示灯是否正常闪烁。
检查初始化状态
等待1-2分钟,系统完成自检和传感器初始化。
观察是否有故障报警灯亮起。
三、本地/远程参数设置与配置
连接配置设备
本地连接:使用笔记本电脑通过RS232/USB线连接采集器,或通过蓝牙/Wi-Fi(如有)。
远程连接:通过GPRS/4G、卫星或无线网络登录监控平台。
运行配置软件
打开厂家提供的配置软件或登录Web管理界面。
设置系统参数
站号/站名:设置唯1的站点标识。
时间设置:同步标准时间(可手动或自动NTP校时)。
传感器参数:
选择已安装的传感器类型和型号。
设置测量范围、采样频率(如每分钟采样1次)。
输入传感器校准系数(如有)。
通信参数:
设置通信方式(GPRS/4G、电台、卫星等)。
配置IP地址、端口号、数据中心地址。
设置数据上传频率(如每5分钟、每10分钟上传一次)。
报警阈值(可选):
设置风速、雨量等要素的报警值,用于触发短信或远程告警。
保存并下载配置
将配置参数写入数据采集器。
重启采集器使设置生效。
四、运行监控与数据读取
本地监控
通过连接的笔记本电脑或手持终端,实时查看各气象要素的瞬时值。
检查数据是否合理(如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,风向是否随风变化)。
远程监控(推荐)
登录气象数据监控平台或云服务系统。
实时查看数据曲线、仪表盘、地图展示。
检查系统状态:在线/离线、电池电压、信号强度。
数据存储检查
确认数据已正常存储在采集器的内存卡或内部存储中。
定期导出历史数据(可通过远程下载或本地读取SD卡)。
五、日常运行维护(运行中)
定期巡检(建议每周或每月)
清洁传感器和太阳能板。
检查设备运行状态,紧固松动部件。
检查蓄电池电量和充电情况。
异常处理
若发现数据异常(如风速恒为0),立即检查对应传感器是否被卡住或损坏。
若系统离线,检查电源、通信模块和天线。
记录故障现象,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。
六、系统关机与维护
正常关机
在配置软件中发送“关机”指令(如有)。
关闭数据采集器电源开关。
断开蓄电池连接(长期停用时)。
维护后重启
完成维护(如更换传感器、清洁)后,按“上电启动”步骤重新开启系统。
检查新传感器是否被正确识别,数据是否正常。
七、数据导出与备份
本地导出
使用读卡器读取SD卡中的数据文件(通常为TXT或CSV格式)。
或通过USB/RS232线直接下载。
远程下载
从监控平台导出指定时间段的历史数据。
数据备份
将原始数据定期备份至电脑或云端,防止丢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