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门搜索:气象站,土壤墒情监测系统,水文监测系统,非洲猪瘟检测仪,负氧离子监测系统,烟气在线监测系统,虫情测报灯
产品分类

Product category

技术文章 / article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农业小型气象监测站典型案例:从灾害预警到增产增收的实践路径

农业小型气象监测站典型案例:从灾害预警到增产增收的实践路径

发布时间: 2025-11-24  点击次数: 10次

  农业小型气象监测站通过“数据驱动决策",已在全国多地区实现防灾减损、提质增效的显著成效。以下三大典型案例揭示其在不同农业场景中的落地价值。

  案例一:山东费县小麦主产区——灾害预警减少损失40%

  2025年夏收期间,费县在30万亩小麦田部署50套四要素气象站(温湿度、风速、雨量),通过以下机制实现高效管理:

  实时监测:每小时采集田间数据,结合区域气象预报,提前72小时预测干热风风险。

  联动响应:当监测到风速>3m/s且空气湿度<30%时,系统自动向农户推送灌溉预警,指导在每日凌晨4-6时进行叶面喷水。

  成果:干热风灾害导致的小麦千粒重下降幅度从8%降至3%,全县减损粮食约1.2万吨,直接经济收益增加2400万元。

  案例二:浙江余姚杨梅园——精准调控提升果品品质

  针对杨梅“采前落果、雨季裂果"痛点,当地合作社引入六要素气象站(含土壤墒情、光照强度),实施精细化管理:

  土壤湿度管控:设定杨梅膨大期土壤湿度阈值(60%-70%),通过监测数据联动滴灌系统,实现“湿度过高排水、过低补水"。

  光照优化:根据光照强度数据调整遮阳网开合,确保日均光照时长稳定在6-8小时,促进糖分积累。

  成果:杨梅裂果率从25%降至8%,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2.5°Brix,商品果收购价提高15%,亩产增收约3000元。

  案例三:新疆棉田规模化种植——资源优化降低成本35%

  某农业集团在南疆棉田部署200套无线气象站,构建“监测-决策-执行"闭环体系:

  变量灌溉:结合土壤墒情与蒸发量数据,计算棉花不同生育期需水量,较传统漫灌节水40%。

  无人机协同:根据风速风向数据规划无人机植保路径,作业效率提升50%,农药使用量减少20%。

  成果:每亩生产成本降低280元,全疆10万亩棉田年节省成本约2800万元,同时减少水资源消耗1200万立方米。

  案例共性启示

  场景适配:大田作物侧重灾害预警,经济林果聚焦品质调控,规模化种植注重资源优化。

  数据闭环:监测数据需与灌溉、施肥等执行系统联动,避免“数据孤岛"。

  长效收益:设备投入回收期平均1-2年,长期使用可形成区域气象数据库,支撑品种改良与种植规划。

  农业小型气象监测站的价值不仅在于“防损失",更在于“提效益"。从黄淮海平原到西南丘陵,这些“田间智慧节点"正让农业生产从“经验驱动"转向“数据驱动",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。


联系我们

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: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金马路一号欧龙科技园   技术支持:智慧城市网
  • 电  话:0536-2117918
  • QQ:1950883583
  • 邮箱:1950883583@qq.com

扫一扫 更多精彩

微信二维码

网站二维码